Source: Daily Economic News
高端访谈| 水科技将是中以合作的下一个“风口”
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赵 桥
迪斯托可谓以色列“水经济”发展的“活历史”。日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NBD)走进以色列,就“水科技”专访了迪斯托。在他看来,推动以色列水科技出口,有重要的经济价值,同时也将是中以合作的一个重点领域。
NBD:经过多年治理,以色列的水资源从极度稀缺到有所盈余。以色列是如何解决水问题的?
迪斯托:以色列位于一个非常干旱、缺水的地区,但现在已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按照7天24小时的频率提供直饮水。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。
水问题的解决方式应该是经济的、可持续的。现在,水利用的经济闭环在以色列已形成。这个闭环的形成来自两方面的努力:在科技方面,我们大量使用淡化海水与城市污水再生水,这使我们能够不再依赖自然水;在政策方面,我们组建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局,对用水采取配额制,根据城市用水、工业用水、农业用水的顺序进行优先供给,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。
NBD:以色列水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让“水”出口。以色列为何如此重视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工作?
迪斯托:缺水是一个国际性问题。我们在印度、中国、约旦等多个国家走访时发现,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这一问题。而受限于技术瓶颈,用水低效也在全球普遍存在。全球城市水资源流失率较高,这个数字在孟买是50%,在一些非洲国家能达到70%。
世界水处理技术市场广阔,而这一市场毫无疑问还将继续扩大。水务机构、地方供水系统与农业都将在水科技的革新下产生巨大改变。而以色列在这些领域的科技当之无愧能够引领世界。
NBD:数据显示,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第一大、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。2015年,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存量达3.17亿美元,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。在您看来,在水处理领域,中以两国有哪些合作空间?
迪斯托:我们正在寻找来自中国的对水利用产业、高科技公司的直接投资。我们持开放的态度,欢迎来自中国多种层面的合作。
对于以色列公司来说,到中国落地设厂的难度可能会比较高,因为以色列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,对外投资需要冒较大的风险。因此,它们一般是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,在其帮助下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和改变,以便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。
水处理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空间是很广泛的。举例来说,近年来,水体污染与治理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,这实际上可以成为中以两国在水处理技术上合作的重点。以色列在这方面有许多先进的科技,这些技术都能够为中国所用。
Source: https://m.nbd.com.cn/articles/2017-06-15/1117368.html?bsh_bid=1731180175&